2/21/2007

漂浮在那个红色年代上空的红色的情怀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愁。我父母那一代是完全被毁掉的一代。不知愁的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正要上大学的时候赶上文化大革命。正要生孩子的时候赶上计划生育。在官场终于要混出头了,又赶上政治改革。能赶上的都让他们赶上了。那曾经一样美丽一样青春的美好情怀在中国这个畸形的社会发展历程中被扭曲到让人发指。但他们并没有责备党人,因为他们就是。

那个年代的农村有这么一个特点,一个农民到了四十岁,就已经是个儿孙满堂的年龄了。十八岁结婚,19岁生子,那是正常人。二十几岁要是还不结婚,乡亲邻里就要传了,隔壁那老张的大儿子有“病”了,不能娶媳妇儿。

那时候还就有这么一个人,年轻力壮,仪表堂堂,才华横溢(这些形容词真的豪不夸张啊),可就是不谈婚事。由于确实优秀,名扬村里村外,每天来他家相亲的人都要排成队的。那时中国有这么两款手表,上海牌手表,95块钱,红旗牌手表,80块钱。大家都知道这些数字在那个年代的价值,何况那表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要有票据。多少人拿着这些手表过来送礼,但都被退回去了。姑娘也不乏漂亮的。可谁也不知道那个孩子在想什么。其实那孩子的想法单纯的很,虽然是文化大革命,但他坚信中国要发展就不能没有大学,于是坚决不结婚,因为他要上大学。终于,大学开始招生了,每个公社6个名额,分配到每个大队一两个。

要想上大学是要经过层层审批的,村里的会计盖章,书记盖章,大队长盖章,公社审核决定。章终于都盖齐了。县里上千号人考试他排第二,孩子那颗要上大学的心已然悸动不已。可是最后上大学的名单里却没有他的名字。他茫然了。但怎么会甘心。那是个大冬天,他冒着雪走了几十里路,扣开了公社社长的家门,想知道为什么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想能不能再争取一下。社长告诉他,你们村里就两个名额,你是你们家老二,老大已经拿到了一个上大学的名额,第二个名额怎么还能给你呢?不行!你不能上大学!砰!门关上了。冒着大雪走了几十里路的身子已经疲惫不堪。那颗要上大学的心,那个要上大学的梦,被一个多么充分的理由拒绝了。实际上这怎么可以说是拒绝呢,明明是赤裸裸的践踏。他当场昏厥了。

他在等待大学重新招生的时候,一直在生产大队干活。第一年一个月6块钱,第二年一个月7块钱。老大上大学临行前一天,他送给大哥一块红旗牌手表,那是他用这两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工钱买的。

纯朴的兄弟之情。纯朴的梦。第二排左属第一个。

1 条评论:

Laura&Yoshikuni Kumiko 说...

这种文章我找了很久,没想到在这里看到。
其实,也就是在你这里看到,它才变成了我要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