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007

舒伯特的第二钢琴三重奏

这个三重奏已经听了一周,每天至少三个小时,本来想赶紧把它听腻再换别的,没想到到现在还没换成,舒伯特阿!

一提起舒伯特就会想起两个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两个人一比,又总让我想起另外两个人,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虽然两人都是音乐巨匠,都为古典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莫扎特的旷世才华让他写音乐就像李白写诗一样,不经雕琢,浑然天成,他的音乐本身就是自然,自然而然的感情,自然而然的艺术表现,高远绝俗,而又温馨亲切。贝多芬的音乐虽然也能够在强烈的感情和理性与形式间从不迷失方向,但这种控制充满了压抑和反复的修正。舒伯特同莫扎特一样,在短短的30几年生命中,以极强的自发性创作了无数的艺术歌曲,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他被广为称赞的室内音乐。他也同莫扎特一样,是一个即兴的创作者,但是由于没有莫 扎特那么高的才华,从来不知道修饰和推敲的无穷无尽的灵感让他的音乐天马行空,充满迷幻色彩,这是往好听的说,说得难听点就是冗长拖沓,像在梦游。但是天才毕竟是天才,舒伯特在感情的深度,表情的强度,悲剧的广度上又和贝多芬有一拼。但他缺乏贝多芬英雄的气质,而更多的是诗人的气质,任性放纵,但又善于表达。

这首钢琴三重奏创作于1827年,

第一乐章开场用几乎贝多芬式的粗犷直率走出了有力的节奏,极富个性的宽广的旋律充满了戏剧性效果。第二主题又在小提琴的引领下走出了抒情生动的语调。但是这个第一乐章好长阿,个人感觉很拖沓,我只能以极大的耐性才能听到最后。一般都会忍不住直接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由大提琴脉动的节奏引出,起初,旋律优美,但中间总透露出一些忧郁,后来,这淡淡的忧郁强大起来,逐渐汇聚成男子气十足充满戏剧性的呐喊,这是这首三重奏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乐段之一。结尾处又缓慢下来。

第三乐章如果我没错的话很像赋格的,三个声部相互模仿,相互追逐,相互退出。

第四乐章的魅力的侵略性简直无法阻挡,主旋律轻盈优美,在大提琴婉转深沉的诉说下,钢琴悲壮有力的伴奏让整个乐章极富感染性,让人只有感叹,没有什么乐器比 钢琴更有资格为任何其它乐器伴奏了。虽然略有重复之感,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乐章。这两天都是听着这个乐章睡着的,吼吼。

早想为这个三重奏写点什么了,心愿已了。

没有评论: